天安门观礼台上,一位特殊的中年男子凝视着受阅方队,泪水模糊了视线。他是抗日英雄杨靖宇将军的曾孙,此刻正进行着一场跨越85年的时空对话。
2025年9月3日上午10时,北京天安门广场上空战机轰鸣,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正在隆重举行。
当战旗方队中“杨靖宇支队”的旗帜在《钢铁洪流进行曲》中迎风展开时,观礼台上的青年马铖明眼眶湿润,对着镜头哽咽道:“曾祖父,您泉下有知,看到今日中国,一定非常欣慰!”
01 阅兵现场的特殊告慰
阅兵式上,“杨靖宇支队”旗帜的10秒特写镜头,让无数观众为之动容。这面旗帜承载的不仅是东北抗联的战斗记忆,更凝结着杨靖宇将军用生命捍卫的民族尊严。
站在观礼台上的马铖明难以抑制内心的激动。他是天津大学计算机系毕业生,如今是吉林省靖宇县保安村党支部书记助理。作为杨靖宇将军的曾孙,这个时刻对他而言有着特殊的意义。
“当镜头给到‘杨靖宇支队’时,我仿佛看见曾祖父在密林中跋涉的身影。”马铖明在观礼后接受采访时说。他回忆起2018年第一次踏上曾祖父战斗过的土地时,在常青树下泪流满面的场景:“站在零下30度的雪地里,我才真正理解什么叫‘向死而生’。”
杨靖宇家族三代人,用不同方式守护着这份精神遗产。嫡孙马继民在电视前观看阅兵时,注意到新型装备方阵中“75式自行火炮”的履带碾过青砖的声响,让他想起祖父曾说过的“武器落后,但脊梁不能弯”。
02 冰天雪地中的不屈精神
1940年2月,在吉林省濛江县(今靖宇县)的冰天雪地中,杨靖宇孤身与日寇周旋五昼夜,最终壮烈牺牲。当日军剖开他的遗体时,震惊地发现他的胃里仅存草根、树皮和棉絮。
这个细节,成为中华民族不屈精神的永恒象征。杨靖宇将军原名马尚德,是河南省确山县人。他的一生致力于革命事业,在林海雪原与日寇浴血奋战,用草根棉絮充饥,誓死不降,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94年光阴流转,收藏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的杨靖宇印章仿佛仍淬着当年雪地里的凛冽寒气,呐喊着“必胜”的口号,在岁月中铿锵作响。
“杨靖宇印”四个字,带我们与这位铁血将军穿越炮火与时光相遇。这枚印章不是冰冷的石头,而是将军信念的具象化:在装备悬殊、补给极少的困境里,“必胜”是支撑他与敌人周旋的精神火种,是中华民族面对强敌时“粉身碎骨浑不怕”的傲然骨气。
03 四代人的精神传承
杨靖宇将军虽然早早离开了,但给家族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树立了“严要求、重责任、懂知足”的良好家风。
马铖明在四五岁时得知曾爷爷是杨靖宇。那天他在幼儿园听完杨靖宇的故事后,被其坚韧不屈和英勇斗争的精神所感动。回到家后,父亲告诉他,杨靖宇就是他的曾爷爷马尚德。
奶奶方秀云珍藏着一块桦树皮,这是1958年她和爷爷从杨靖宇牺牲的地方带回的,这块桦树皮成为了全家的传家宝。逢年过节或在杨靖宇的忌日,奶奶总会拿出这块桦树皮教育家人,让他们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奶奶的教诲一直伴随马铖明成长,也深刻影响了他,坚定了他向革命前辈学习、报效祖国的志向。马家代代相传的家风家训是“严要求、重责任、懂知足”。
奶奶方秀云被评为“郑州市十大母亲”,家庭也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并在2016年受到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马铖明的父亲马继民退伍后进入郑州铁路局工作,后来到吉林省靖宇县担任县长助理,协助当地发展红色旅游。马铖明自己从2013年退伍后进入铁路工作,成为一名普通职工,先后从事调车员、公寓炊事员、工班长等工作,并于20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04 新时代的使命担当
在靖宇县,马铖明推动的禁砍停伐政策让森林覆盖率提升至84%,全县55个贫困村全部脱贫。他常带着村民到杨靖宇殉国地祭扫:“曾祖父用生命换来的土地,我们要用双手让它更富饶。”
这种传承在阅兵式上得到具象化呈现——当运油-20A空中加油机与歼-16战斗机组成编队掠过天坛时,马铖明想起曾祖父在密营中用桦树皮记录的武器配备方案:“今天的中国空军,终于有了让敌人胆寒的实力。”
2015年阅兵时,马继民的姐姐作为家属代表受邀观礼;2025年,这份荣誉落到二哥之子肩上,而马铖明选择扎根基层,用生态建设延续先辈的遗志。
马铖明从事后勤服务行业已有八年,深知后勤服务工作的琐碎与不易。作为单身公寓的工班长,他的任务是全心全意为一线铁路职工提供优质服务,营造安全舒适的住宿环境,确保他们精力充沛地投入运输生产。
在这个特殊的纪念日子,马铖明感慨良多:与其说“杨靖宇”这个名字给他们带来了多少荣誉,不如说给他带来更多压力与动力。他不愿过多提及这种身份,但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无论在学习、生活还是工作中,他都决心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只能争光,不能抹黑”。
阅兵式结束后,马铖明望着渐渐散去的人群,思绪万千。他从口袋里拿出手机,看着里面存着的曾祖父照片,轻声说道:“曾祖父,您看到了吗?今天的中国,再也不会任人欺凌了。”
从林海雪原到天安门广场,从草根棉絮到大国重器,从孤军奋战到国富民强——这是一条充满牺牲与奋斗的道路。
杨靖宇将军未能看到的和平盛世,如今已成为现实;他所坚守的信念,已化作民族复兴的不竭动力。
当7架教练机在空中划过14道绚丽的彩烟,既是对14年艰苦抗战的缅怀,也是对14亿中华儿女的祝愿。正如马铖明所说:“曾祖父用生命换来的土地,我们要用双手让它更富饶。”
这或许就是对先烈最好的告慰——不仅铭记他们的牺牲,更传承他们的精神,在新时期谱写新的篇章。
关注我,带你深度思考
股票配资策略官网,哪个配资平台安全,家财猫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